T_PCX 06—2024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PCX 06—2024
中文标题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ea-trees Grafting of Yunnan Daye Zhong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8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1月28日
起草人  陶仕科、赵远艳、石尚、胡艳萍、苏红飞、张军、陈蜀萍、陈保、张义贤、王庆明、罗亚昆、郭忠德、陈俊海、陈佳玮、黎美龄、王丽芳、王筱楠、李艳华、鲁华、耿华、孔庆丽、耿发昌、刀永强、李振学、汤立新、车天海、鲍岩东、李新华、杨忠福、彭刚、崔伟明、张金有、张敏
起草单位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普洱市检验检测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普洱茶协会、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景东耿氏普井古茶有限公司、澜沧康美茶业有限公司、普洱仙顶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景东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墨江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枝条选择与管理、砧木选择与管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大叶种茶树栽培适宜区的嫁接换种和嫁接后茶园管理
主要技术内容  4 枝条选择与管理
4.1 枝条选择
4.1.1 老枝封蜡嫁接宜选择棕褐或灰白色的木质化枝干,以分支或芽眼多的为宜。
4.1.2 高砧嫩穗嫁接宜选择青绿或黄绿色的初木质化枝条,以腋芽呈米粒状的为宜。
4.1.3 矮砧套袋嫁接和高砧蒙膜嫁接宜选择黄绿或红棕色的半木质化枝条,以腋芽膨大、萌动的为宜。
4.2 枝条管理
4.2.1 留养
枝条应根据选用品种和嫁接方法不同而提前在母本茶树上进行留养,老枝嫁接宜提前10至18个月留养,嫩穗或枝嫁接宜提前2至4个月留养,留养时选择发芽较多、整齐的一轮新梢,培养成健壮枝条。
4.2.2 肥培
留养枝条的母本茶树宜在留养前20天左右增施N:P:K=15:10:10的复合肥一次,施用量30 kg/667㎡~50 kg/667㎡,并及时防治病虫草的为害。
4.2.3 摘顶
于剪枝前15至20天去除枝条上的顶芽,促使枝条老化及腋芽膨大、萌动。
4.2.4 剪枝
剪枝宜在阴凉时间段进行,一般在鱼叶着生位置剪断枝条,并根据不同嫁接法对留叶量的要求剪除多余的叶片、分枝及嫩梢。
4.2.5 保存及运输
穗条以现采现用为宜。带叶穗条宜放置在阴凉潮湿环境下保存,保存期不宜超过5天;封蜡接穗宜装箱保存,保存期不宜超过15天。远程运输带叶穗条须进行捆绑、保湿及保鲜等处理,长度以30 cm~40 cm为宜;封蜡接穗则要防范因震荡、摇晃等造成的蜡层磨损,防止“漏气”。
5 砧木选择与管理
5.1 砧木选择
5.1.1 品种
5.1.1.1 砧木品种宜选用本地的群体品种,包括乔木型和小乔木型的茶树。
5.1.1.2 云南野生型茶树可用作砧木。
5.1.1.3 长势健壮、根系发达的大叶种无性系品种也可以作为砧木,但容易出现早衰现象的品种不宜用作砧木。
5.1.2 密度
现代茶园嫁接密度以1500 株/667 ㎡~2000 株/667 ㎡为宜,每株嫁接1至2个接穗;仿古茶园嫁接密度以100 株/667 ㎡~150 株/667 ㎡为宜,并根据基础砧木树冠大小确定嫁接枝数,一般是每株砧木嫁接3至10个接穗。
5.2 砧木管理
5.2.1 肥培管理
嫁接前的砧木茶树宜按照 DB 5308/T 55 进行常规的肥培管理,保持树势健康。
5.2.2 修整树冠
砧木茶树除选作嫁接用的主干或骨干枝外,宜在嫁接前10至15天齐根部或分叉处剪或锯除其他丛枝,保留选定嫁接枝的树冠,到嫁接时剪除或锯除,使之成为嫁接桩。
5.2.3 台刈树桩
树桩粗大、分枝凌乱、难以选择嫁接枝或嫁接口的茶树,宜先进行台刈处理,并选择2至3个强壮萌生芽培养成骨干枝,待骨干枝生长到直径≥1.0 cm 时,在其上进行嫁接。
6 嫁接方法
6.1 老枝封蜡嫁接法
6.1.1 嫁接时期
老枝封蜡嫁接宜选择在1月上旬至3月上旬进行。
6.1.2 接穗封蜡
把生长期为10至18个月的、经过剪叶或分枝处理的枝干剪成长度为10 cm~12 cm的接穗,放入熔化的混合蜡液中,浸没后立即取出,分散摊凉,装筐备用。混合蜡液比例为石蜡:蜂蜡 =10:1,蜡液温度以75 ℃~90 ℃为宜。
6.1.3 削接穗
用嫁接刀在接穗下端光滑面以15 °~20 °斜削成1个平直的长削面,长削面长4 cm~6 cm,又在长削面的背面以25 °~30 °斜削成1个稍陡的短削面,短削面长1.5 cm~2.5 cm,长、短削面于接穗末端相交形成刀刃状端口(插头),插头呈不对称的楔形,两侧厚薄一致。削好接穗的总长度以8 cm~10 cm为宜。参见附图A.1。
6.1.4 切接口
嫁接刀从砧木桩顶阳面的韧皮部下刀,以15 °~20 °从上往下斜向木质部深切,使之形成1个逐渐深入木质部的平滑切口(接口),接口深度4 cm~6 cm。
6.1.5 接合
将接穗插头长削面朝里插入接口中,使接穗一边的形成层与砧木对应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紧插稳接穗并使之露白3 mm~5 mm。参见附图A.2。
6.1.6 封接口
用厚度0.015 mm~0.03 mm、宽度4 cm~8 cm的塑料薄膜带从接口以下4 cm~5 cm处往上缠绕,封严接口及露出砧木桩头的接穗的下半部分。接口处多缠绕几层薄膜使接穗稳固;露头接穗的下端缠绕1至2层薄膜即可,上半部分不用包裹薄膜。参见附图A.3。
6.2 高砧嫩穗嫁接法
6.2.1 嫁接时期
高砧嫩穗嫁接宜选择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进行。
6.2.2 切接穗
把带1个饱满腋芽和少许叶片的穗条放在软木砧板上,用嫁接刀从叶柄正下方0.8 cm~1.5 cm处起刀,以15 °~20 °回拉刀尖把节间杆切成1个长削面,长削面长度2.5~4cm,又在长削面背面的1/3处以20 °~30 °切成1个短削面,短削面长度0.8 cm~1.2 cm,使长、短削面于接穗末端相交形成刀刃状端口(插头);接穗的上桩头在距离腋芽1.0 cm~1.2 cm处切或剪断,剪口呈45°并与叶柄朝向一致;切好接穗的总长度以4 cm~6 cm为宜。参见附图A.4。
6.2.3 切接口
砧木桩高度40 cm~60 cm,用嫁接刀从砧木桩头以下7 cm~10 cm处的皮层下刀,以15 °~20 °从上往下斜向木质部削切一刀,使之形成1个逐渐深入木质部的平滑切口(接口),接口深度3 cm~5 cm。
6.2.4 接合
将接穗插头长削面朝里插入接口中,使接穗外侧的形成层与砧木一侧的形成层对准,插稳接穗并使上桩头向切口的中轴线偏移少许。较大砧木的接口可插入两个接穗,各自的外侧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并使插稳的接穗呈“八”字形态。参见附图A.5。
6.2.5 封接口
用厚度0.01 mm~0.015 mm、宽度4 cm~8 cm的塑料薄膜带从砧木桩顶部开始往下缠绕桩头和接口,接穗腋芽部位只要缠绕1层薄膜,接口部位可多缠绕几层以使切口合拢、接穗稳固,直至封严整个砧木桩头和接口部位。阴凉潮湿茶园可以只封接口、不封砧木桩头。参见附图A.6。
6.3 矮砧套袋嫁接法
6.3.1 嫁接时期
矮砧套袋嫁接宜选择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进行。
6.3.2 削接穗
一手握住穗条(根部朝外),一手持嫁接刀在叶柄外侧下方0.5 cm~1.0 cm处起刀,开始时以30 °~35 °切入皮层达木质部,然后改刀口角度为15 °~20 °往下削至枝干的髓心位置,使削面长度达到3 cm~5 cm,然后在其背面以同样刀法削成1个对称的削面,两边削面于接穗末端相交形成楔形端口(插头);接穗的上桩头在距离腋芽1.0 cm~1.5 cm处削或剪断,剪口呈45 °角并与叶柄朝向一致。削好接穗的总长度以5 cm~8 cm为宜。参见附图A.7。
6.3.3 劈接口
采用木槌敲击刀背方法劈裂茶树砧木桩头,砧木桩高度10 cm~12 cm,裂口深度5 cm~8 cm。较小砧木劈一刀即可,在中心位置劈裂,接2个接穗;较大砧木可劈两刀,在桩头两边直径1/3位置分别劈裂,接4 个接穗。
6.3.4 插接穗
用扁型螺丝刀或铁簪撬开砧木的裂口,将接穗插头插入裂口边缘皮层处,叶片或腋芽朝向树皮外面,砧木形成层与接穗外侧的形成层对准,接穗露白3 mm~5 mm,拔出螺丝刀使接穗被夹紧、夹稳。参见附图A.8。
6.3.5 套袋
在插好接穗的每个砧木桩上面用两条竹片架成“+”字型搭建1个小支架,架顶高25 cm~30 cm,架底宽18 cm~20 cm,用40 cm×30 cm的嫁接专用塑料袋反扣在小支架上,再用细土压严压实袋口,使接穗和整个砧木桩处在一个由塑料袋、小支架和地面构成的密闭空间里。参见附图A.9。
6.4 高砧蒙膜嫁接法
6.4.1 嫁接时期
高砧蒙膜嫁接宜选择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进行。
6.4.2 削接穗
方法同6.3.2,接穗留叶量1/4左右,上桩头保留长度为1.5 cm~2.5 cm。参见附图A.10。
6.4.3 劈接口
方法同6.3.3,砧木桩高度30 cm~60 cm,每个砧木桩一般只劈1个接口,接1至2个接穗。
6.4.4 插接穗
方法同6.3.4,参见附图A.11。
6.4.5 蒙膜及绑扎接口
用厚度0.01 mm~0.015 mm、宽度10 cm~15 cm的塑料薄膜带的一端把接穗和砧木桩头蒙严实至不漏气,再用薄膜的另一端绑扎接口部位,使接穗与砧木桩头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湿空间。或采用与砧木粗度相匹配的塑料袋(厚度同绑膜)反扣在接穗与砧木桩头上,并用薄膜带或绳子扎紧袋口。参见附图A.12。
6.4.6 引流
除顶端截面外无其他较大伤口的砧木桩,须在接口绑膜下边树干上以螺旋形状划伤皮层1至2圈,引出伤流,划口深度以刀刃切到木质部为宜。
7 嫁接后管理
7.1 遮阴 
除老枝封蜡嫁接方法外,用其他三种方法嫁接的茶树都需进行遮阴,遮阴材料一般用遮阳网、竹帘或树枝等,遮阴率以75 %~85 %为宜。
7.2 补接
在嫁接后30至45天内对确认死亡的接穗进行补接。
7.3 除萌
嫁接后每15至20天抹除砧木桩上的萌芽1次,直至接穗成活、萌发新梢,及时剪除接穗树冠形成后砧木桩上的萌生枝。
7.4 露芽
发现被薄膜严重束缚的接穗萌芽,要适时用针尖挑破薄膜,进行露芽。
7.5 支撑
接穗萌发出的粗壮新梢,宜采用竹或木棍进行支撑,直至接口愈合牢固。
7.6 拆套袋及遮阴物
在接穗萌发的新梢抵达套袋或蒙膜顶部时,先划破膜顶透气,20天后清除套袋或蒙膜;在第一轮新梢老熟时分步拆除遮阴物。
7.7 解除绑膜
在接口愈合牢固后,及时用嫁接刀或刀片纵切绑扎部位,解除缠绕的薄膜带。
7.8 嫁接园管理
嫁接改造后的现代茶园按照 DB 5308/T 55 的规定进行管理,仿古茶园按照 T/PCX 03 规定进行管理。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普洱茶协会
登记证号5153080077551658XA发证机关普洱市民政局
业务范围制定全市茶叶行业的行规行约,规范茶叶行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对茶行业的发展项目进行评审;制定全市茶叶行业各类茶叶标准等,配合相关部门对茶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杨绍荣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北市区1号路茶咖局大楼四楼邮编 : 6650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回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