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YNRZ 002—2025 茄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02—2025 |
中文标题 | 茄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main soil-borne diseases of solanaceous fruit vegetable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5年01月22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2月05日 |
起草人 | 赵凯、王岩岩、莫云容、吕俊恒、邓明华、黄尧瑶、范伟、杨建立、杨正安、王扬、张丽、岳小文、念红艳、郑鹏俊、李志杨、阿建兵、李明、邵林、毛冬梅。 |
起草单位 |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陆良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元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元谋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茄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土传病害的种类、发病部位和症状、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档案建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茄果类蔬菜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治。 |
主要技术内容 |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 茄果类蔬菜 Solanaceous fruit vegetables 茄科以浆果作为食用部分的蔬菜作物,包括番茄、茄子和辣椒等。 2 主要土传病害的种类 2.1 真菌病害 2.1.1 苗期高发病害:猝倒病、立枯病。 2.1.2 移栽至缓苗阶段高发病害:茎基腐病。 2.1.3 缓苗至结果阶段高发病害: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 2.2 细菌病害 青枯病、溃疡病,多数集中在开花坐果后发病。 2.3 根结线虫病害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3 发病部位和症状 主要集中在茎基部和根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植株叶片表现为萎蔫、黄化、枯萎等症状,发病早期叶片萎蔫能够恢复,后期叶片的萎蔫则转变为不可逆状态。茎基部外表皮腐烂、脱落,茎基部维管束褐变,根系褐化、肿大、根结等。 4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5 农业防治 5.1 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未被土传病源侵染、排灌方便、近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5.2 清洁田园 耕种前清除前茬残体和田园杂草。生长期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清理老叶、病叶、病株残体。所有清除物及时带出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 5.3 品种选择 选择在本区域具有较好抗病或耐病、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要求。 5.4 育苗 5.4.1 种子消毒 包衣种子不需要消毒;未包衣种子浸入50℃~55℃温水并不断搅拌,20 min后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15 min,捞出后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5.4.2 培育壮苗 壮苗培育符合NY/T 2312要求。 5.4.3 选择嫁接苗 选用对土传病害具有优良抗性、亲和力强、不影响接穗产品品质的砧木进行嫁接。 5.5 田间管理 5.5.1 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及时调整植株,适时采收;保护地栽培科学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 5.5.2 合理肥水,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实行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平衡施肥,提倡增施生物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追肥宜采用肥水一体化,小水勤浇。强降雨后及时清沟沥水,阴雨天避免农事操作。 5.6合理轮作 宜与葱蒜类、豆类和十字花科等非茄科作物进行轮换种植,提倡水旱轮作。 6 物理防治 夏季换茬时进行高温闷棚,保护地土壤清理后,翻地深度20 cm以上,密封棚膜,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50℃以上,闷棚7 d~10 d。 7 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 7.1.1 石灰氮 每亩撒施石灰氮40 kg,深翻、整平、开畦,畦面盖上地膜,沟内灌水至畦面湿透,持续保湿10 d后揭膜,7 d后播种或定植。 7.1.2 棉隆 每亩撤施棉隆15 kg,翻土深度15 cm~20 cm,在土壤表面洒水,用农膜密闭覆盖15 d,揭膜后整地作畦。 7.2 蘸苗 幼苗移栽前2 d,适度控水至叶片刚开始萎蔫时蘸苗,将装有幼苗的穴盘或漂盘底面朝下平放浸入药液,深度以药液浸过幼苗子叶为宜,使根系充分吸收药液,使用药剂见附录A。 7.3 移栽后病害防控 7.3.1 真菌和细菌病害 每株浇灌200 mL,药液应顺着茎基部浇至土壤中,使用药剂和方法见附录A。 7.3.2 根结线虫病害 防治结线虫病应根据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和药剂: ——预防,定植前使用21.8%阿维噻唑膦1 kg/亩旋耕入土;定植后20 d每亩滴灌或冲施41.7%氟吡菌酰胺50 mL和21.8%阿维噻唑膦1 kg。 ——发病初期,根系有少量根结,但仍有大量的白色须根。每亩滴灌或冲施21.8%阿维噻唑膦1 kg和5%氨基寡糖素2 kg。 ——发病中后期,根系根结较多,且大量根系为褐色或者黑色。每亩首先冲施2.85%硝钠萘乙酸1 kg,10 d后待新根长出后再冲施21.8%阿维噻唑膦1 kg和5%氨基寡糖素2 kg。 8 生物防治 针对以下不同病害,采用冲施、滴灌或灌根等方式提前预防: ——青枯病和溃疡病可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等。 ——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木霉菌等。 ——根腐病和枯萎病可用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木霉菌、粉红粘帚霉-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和木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等。 ——黄萎病和茎基腐病可用枯草芽孢杆菌等。 ——根结线虫病可用淡紫拟青霉菌和复合木霉菌等。 9 档案建立 收集、记录、整理病害发生与防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和资料,包括病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采取的防控措施、防控时期、防控效果,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维锐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