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YNRZ 005—2025 番荔枝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05—2025 |
中文标题 | 番荔枝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Annona squamosa L.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5 水果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5年01月22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2月05日 |
起草人 | 刘海刚、段元杰、孟富宣、方海东、孙漫莹、王玉倩、阳世莹、胡祥、龙会英、郭淑萍、李吉荣、祖瀚文、杨庆、杨自花、束明华、张开守。 |
起草单位 | 云县康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永胜县洋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河顺和庄园有限公司、武定县乙木农业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番荔枝园地选择、建园、定植、幼龄树管理、结果树管理、产期调节、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记录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番荔枝标准化栽培。 |
主要技术内容 | 1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 园地选择 2.1 环境质量要求 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 的规定。 2.2 立地条件 光照充足,全年无霜,年均气温20 ℃以上,极端低温0 ℃以上,年均降雨量400 mm以上,园地排水良好,pH值为5.5~7.5。 3 建园 3.1 园地规划 3.1.1 作业区 6 hm2~8 hm2为一个大作业区,2 hm2~3 hm2为一个小作业区,以长方形为宜。5°~10°坡地宜修筑800 cm~1000 cm宽等高梯田;10°~20°坡地宜修筑300 cm~500 cm宽等高梯田。 3.1.2 道路 干道沿大作业区边缘修建,宽5 m~6 m,支道沿小作业区边缘修建,宽3 m~4 m。 3.1.3 排水系统 沿干道、支道修排水沟,山地果园修筑防洪沟。 3.2 配套设施 在果园内配套修建蓄水池、灌溉管网、管理房、生产资料贮藏室、分拣车间、冷库等设施。 3.3 整地 3.3.1 深翻 清除园内杂物,全园深翻80 cm~100 cm,标记种植行,沿种植行撒施农家肥2000 kg/667m2~3000 kg/667m2后耙细。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3.3.2 挖种植穴 挖长×宽×深为60 cm×60 cm×60 cm的种植穴,用15 kg~20 kg有机肥和0.5 kg~1.0 kg钙镁磷肥与土混匀回填,培成高出地面约20 cm土丘,于定植前1个月~2个月完成。 4 定植 4.1 种苗 种苗质量应符合NY/T 1399 的规定。 4.2 时间 全年均可定植,最佳定植时间为2月~3月。 4.3 规格 采用株距为3 m~4 m,行距为4 m~5 m,每667 m2种植33株~56株。 4.4 铺设灌溉设施 沿种植行铺设灌溉设施。 4.5 方法 在种植穴上挖深30 cm左右小坑,剥去育苗袋置于坑中扶正回土压实,嫁接口露出5 cm~10 cm,浇透定根水,剪去种苗顶端嫩茎,摘除顶端1片~2片叶。 4.6 覆盖防草布 沿行向在种苗两侧覆盖防草布,防草布间不留缝隙。 5 幼龄树管理 5.1 水分管理 保持树盘内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 %~80 %,雨季及时排水,清理排水沟中的泥沙。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 5.2 施肥管理 5.2.1 定植成活后一个月施尿素0.1 kg、促生根有机水溶肥(N:P2O5:K2O为13:13:13+TE)0.1 kg,以后每3个月左右追施尿素和有机水溶肥(N:P2O5:K2O为13:13:13+TE)一次,施肥量逐次增加20 %左右。 5.2.2 次年于植株的两对侧60 cm~80 cm处开长×宽×深为60㎝×30 cm×30 cm的施肥沟,每株施有机肥15 kg~20 kg。 5.2.3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规定。 5.3 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 5.4 定干定形 定干定形按以下方法进行: 1)定植后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幼芽,保留接穗上长势最旺的一条新梢作为主干,保持主干直立生长。 2)次年在离地100 cm~110 cm处定干,摘除顶端2片~3片叶促发新梢。新梢茎粗达1 cm以上时,选留2条长势旺盛、对向生长的枝条于基部往上8 cm~10 cm处短截,摘除叶片促发新梢。 3)抽发新梢后选择分布均匀、长势强劲的4枝作为一级主枝,其余枝条全部剪除。通过撑枝、拉枝、吊枝、缚枝等方法使一级主枝与地面保持30°~40°夹角,小作业区内一级主枝方向保持一致。 4)一级主枝长到120 cm左右时截顶,每隔15 cm~20 cm对向摘除叶片促发新梢,新梢留作结果母枝。整形后,株高控制在170 cm左右,冠幅在280 cm左右。 6 结果树管理 6.1 水分管理 6.1.1 日常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 %~80 %。 6.1.2 盛花期遇高温干燥天气,在下午16:00~17:00进行树冠喷水,保持空气湿度70 %左右。 6.1.3 果实膨大期保持树盘范围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 %~80 %。 6.1.4 果实成熟期适当控水,遇持续降雨及时排水。 6.1.5 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 6.2 土壤管理 6.2.1 防草控草 采用果园生草技术,控制高度在30 cm以下,及时铲除恶性杂草,更换老化防草布。 6.2.2 深耕松土 每隔5年对主干半径120 cm范围外进行全园深耕松土1次,翻耕深度40 cm~50 cm。 6.3 施肥管理 6.3.1 基肥 每年整形修剪后,交替于植株的两对侧90 cm~120 cm处开长×宽×深为80 ㎝×40 cm×30 cm的施肥沟,每株施25 kg~30 kg有机肥和1 kg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有机肥与表土混合后回填下层,底土覆盖于表面。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6.3.2 追肥 每季果追肥4次: 1)采果后,每株施0.3 kg平衡水溶肥(N:P2O5:K2O为20:20:20+TE)。 2)整形修剪新梢萌发后,每株施0.2 kg高磷水溶肥(N:P2O5:K2O为10:52:10+TE)。 3)幼果膨大期,每株施0.2 kg平衡水溶肥(N:P2O5:K2O为20:20:20+TE)。 4)果实快速膨大期,每株施0.1 kg高钾水溶肥(N:P2O5:K2O为12:6:42+TE)。 6.4 修剪 6.4.1 整形修剪 果实采收后20 d~30 d进行。一级主枝上均匀保留10条~12条壮实新梢,短截回缩至8 cm~10 cm,摘除叶片作为结果母枝。其余全部剪除。 6.4.2 控梢修剪 新梢长到20 cm左右时,每个结果母枝选留2条~3条发育壮实、带花的新梢。保留一级主枝上萌发的壮实、带花、不重叠新梢。每株留带花新梢150条左右。 6.5 人工授粉 6.5.1 授粉时间 盛花期在17:30~00:00进行人工授粉。 6.5.2 花粉采集 从花瓣张开60°以上的花朵上采集花粉,花粉即采即用。 6.5.3 授粉 用授粉器将花粉喷到花瓣半开和微开的柱头上,或用柔软、纤细的毛笔蘸取花药,涂抹于柱头上,或将半开和微开的花瓣剥开,用小勺盛花粉蘸于柱头上。空气湿度大花药凝结或花粉量少时,适量添加授粉专用石松子粉末混匀使用。 6.6 蔬果 果实横径达5 cm左右时,疏除畸形果、病虫果、伤疤果,每个花簇保留1个果实,中下部结果枝于果柄上方2 cm~3 cm处短截。3年~5年树一般每株保留40个~50个果实,6年以上营养充足、长势旺盛树可保留60个~75个果实。 6.7 套袋 6.7.1 袋规格 泡沫网套(16 cm×7 cm),防水双层避光牛皮纸袋(22 cm~24 cm×28 cm~34 cm)。 6.7.2 套袋时间 疏果后全园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袋,套袋需避开清晨露水和雨天。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6.7.3 套袋方法 先将幼果套于泡沫网套中部,后将纸袋套于外层,使果实在袋内悬空。套袋按照由内堂到外围、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7 产期调节 6月~9月,在一级主枝上选留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15个~20个枝条短截回缩至5 cm~7 cm,摘除叶片作为结果母枝,一级主枝顶端保留2条~3条发育壮实新梢,其余全部剪除。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发生。 8.2 农业防治 做好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树体;搞好清园工作,清除病虫源、清理病虫滋生的果园周边环境;及时疏除多余空枝确保树体通风透光。 8.3 物理防治 整形后树体主干用生石灰涂白;果实套袋;安装杀虫灯;悬挂诱杀器、色板、诱杀球。 8.4 生物防治 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新梢萌发期和套袋前喷洒多抗霉素、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 8.5 化学防治 主要病害有凋萎病、干腐病和根腐病等,虫害有蓟马、蚜虫、蚧壳虫等,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9 采收 果实表面鳞目间鳞沟转为淡黄色即可采收,连同纸袋一起剪下,置于阴凉通风处,先将纸袋和泡沫网套去除,再将过长果柄剪除,果柄长度不超过果实肩部,尽量减少搬运、翻动次数,降低擦伤率。 10 生产档案记录 收集、整理、记录番荔枝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和资料。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维锐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