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BEA 43003—2025 射频链路设备测试方法-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BEA 43003—2025 |
中文标题 | 射频链路设备测试方法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7.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M745 质检技术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年06月05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6月05日 |
起草人 | 郭会平,于伟华,徐圣法,郑日新,贾东宇,傅雄军,孙厚军,邓长江、李田 甜、刘禹岑、李爽玉、李千惠、刘鹏、邢景仪、徐春鹏。 |
起草单位 |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射频链路设备的性能指标、测试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处理。 本规范适用于新研制(新购置)、使用中、修理后的射频链路设备的测试。 2 引用及参考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规范。 ? 交换处理转发测试开关矩阵测试细则 ? QV测控变频器测试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术语 链路测试设备:射频链路设备包含开关矩阵、变频器、TR组件等,具有频率高、频段多、指标种类多、性能稳定等特点,实现卫星测控系统、数传系统等测试过程中上下行射频信号传输的链路切换、功率调整、相位调整等功能。 3.2 缩略语 VSWR –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电压驻波比 IL - Insertion Loss,插入损耗 PH - Phase,相位 4 概述 射频链路设备一般集成链路切换、功率调整、相位调整等功能,应用过程中实现射频信号相关参数调整。同时设备具备RJ45网口等远控接口,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图1 设备原理框图 5 测试条件 5.1 测试项目 表 1 性能测试项目及相应条件与制约 性能测试项目 测试条件与制约 工作频率 1~40GHz; 端口驻波(VSWR) <1.5; 平坦度 ≤0.5dB/300MHz; 链路插损(IL) ≤30dB;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 ≤0.2dB/5℃; 通道间隔离度 >70dB; 通道底噪 ≤-110dBm/Hz 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 <5ms; 输出端口切换相位平衡度 ≤±3° 幅度调节 范围为0~101dB,步进1dB; 相位调节 范围为0~360°,步进为1° 注:测试条件与制约内参数可根据实际调整。 5.2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5℃; 环境湿度:<80%; 供电电源:交流电压 220V±10V,频率 50Hz±1Hz; 其他:周围无影响测量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5.3 测试用设备 测试用设备应经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内。测试用设备的测量范围应覆盖被校保通道测试设备的测量范围,并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准确度和稳定性。各测试设备在测试之前需要预热 30 分钟以上方可进行测试。 表 2 测试所需设备清单 序号 仪器名称 性能指标 数量 1 矢量网络分析仪 频率范围覆盖:1GHz~40GHz 端口数量:2 1 台 2 信号源 频率范围覆盖:1GHz~40GHz 1 台 3 频谱仪 频率范围覆盖:1GHz~40GHz 1 台 6 测试方法 6.1 工作频率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为输入频率:1GHz~40GHz。 1) 测试方法 图2 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按上图所示,将信号源连接至设备通道的输入,频谱仪连接至设备通道的输出; c) 设置设备输入为1GHz; d) 设置信号源输出频率为1GHz,单载波,输出功率-10dBm,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为1GHz,SPAN为10MHz,检查频谱仪上输出信号频率是否为1GHz; e) 按照以上步骤,测试输入频率为40GHz频点; 2) 判定标准 当上述测试均正确时,即为合格。 6.2 端口驻波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VSWR:<1.5; 1) 测试方法 图3 端口驻波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11、S22); d) 按照上图所示,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连接至设备输入,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连接至设备输出; e) 曲线S11为输入端口VSWR,曲线S22为输出端口VSWR; f) 记录矢量网络分析仪驻波曲线的带内最大值MAX值; 2) 判定标准 当VSWR:<1.5时,即为合格。 6.3 平坦度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平坦度:≤0.5dB/300MHz(工作频率范围内任意 300MHz 带宽); 1) 测试方法 图4 端口驻波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11、S22); d) 按照上图所示,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连接至设备输入,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连接至设备输出; e) 工作频率范围内任意300MHz带宽测试最小插损与最大插损幅度差; f)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平坦度:≤0.5dB/300MHz。 6.4 链路插损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链路IL:≤30dB; 1) 测试方法 图5 链路插损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21); d) 按照上图所示,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连接至设备输入,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连接至设备输出; e)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链路IL:≤30dB。 6.5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30dB; 1) 测试方法 图6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测试框图 a) 将待测设备放入高低温试验箱; b)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d)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21); e) 按照上图所示,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连接至设备输入,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连接至设备输出; f) 分别测试被测设备在20℃、25℃点的链路插损; g)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0.2dB/5℃; 6.6 通道间隔离度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通道间隔离度:>70dB; 1) 测试方法 图7 链路通道间隔离度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21); d) 按照上图所示,矢网1端口接设备输入口,2端口接设备其他输出口; e)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通道间隔离度:>70dB; 6.7 通道底噪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通道底噪:≤-110dBm/Hz; 1) 测试方法 图8 通道底噪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频谱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 c) 按照上图所示,将设备输出接口连接至频谱仪输入端口; d) 依次测量1GHz、20GHz、40GHz频点噪底; e)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通道底噪:≤-110dBm/Hz; 6.8 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5ms; 1) 测试方法 图9 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测试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21); d) 按照上图所示,矢网1端口接设备输入口,2端口接设备其他输出口; e) 通过矢量远程控制软件控制矢网,关闭信号输出; f) 打开信号输出,同时读取链路插损,通道控制软件监测到“信号输出至链路插损正常”时间差即为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 g)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5ms; 6.9 输出端口切换相位平衡度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输出端口切换相位平衡度:≤±3°范围; 1) 测试方法 图10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21); d) 按照上图所示,矢网1端口接设备任意输入1、2端口接设备输出1; e) 将输入1和输出1连通,测试相位值,作为基准相位; f) 依次测量入1和其他输出链路相位值,并计算与基准相位的差值; g) 依次记录其他输入口相位平衡度; h) 记录测试数据; 2) 判定标准 输出端口切换相位平衡度: ≤±3°范围; 6.10 幅度调节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为幅度调节:范围为0~101dB,步进1dB。 1) 测试方法 图11 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按上图所示,将信号源连接至设备通道的输入,频谱仪连接至设备通道的输出; c) 设置信号源输出频率为40GHz,单载波,输出功率-10dBm,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为1GHz,SPAN为10MHz,检查频谱仪上输出信号频率是否为40GHz; d) 通过控制软件,按衰减范围及步进调节链路内衰减器衰减量 e) 记录各衰减量下测试数据; f) 依次测量其他链路幅度调节测试值; 2) 判定标准 当上述幅度调节范围为0~101dB,步进1dB时,即为合格。 6.11 相位调节测试 本项指标要求相位调节范围为0~360°,步进为1°; 1) 测试方法 图12 端口驻波测试框图 a) 被测设备与测试仪器加电正常工作10分钟;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为1GHz~40GHz,设置输出功率-10dBm; c) 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S11、S22); d) 按照上图所示,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连接至设备输入,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连接至设备输出; e) 在测试频点,以各通道0衰减量0相位量状态为参考,测量相对值。分别记录矢网相位测试结果填入表格; f) 通过控制软件,按相位调节范围及步进调节链路内移相器; g) 依次测量其他链路相位调节测试值;。 h) 依次设置各通道衰减值为0、1、2、3···10、、。 2) 判定标准 当相位调节范围为0~360°,步进为1°时,即为合格。 7 测试结果处理和测试周期 7.1测试结果处理 经测试的射频链路设备应出具测试报告,测试报告的记录格式可见附录。 7.2测试周期 建议复测时间间隔为一年。 附录:测试记录表格 附表1 工作频率测试记录表 序号 链路名称 频率设定值 频率测量值(GHz) 符合情况 1 上行输入1-上行输出1 2 上行输入2-上行输出1 3 上行输入3-上行输出1 …… …… …… …… 附表2 端口驻波测试记录表 序号 端口 指标要求 1GHz驻波 20GHz驻波 40GHz驻波 最大驻波 是否合格 1 上行输入1 ≤1.5:1 2 上行输入2 ≤1.5:1 3 上行输入3 ≤1.5:1 4 上行输入4 ≤1.5:1 …… …… ≤1.5:1 …… …… ≤1.5:1 附表3 平坦度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实测最大平坦度 是否合格 1 2 …… …… 附表4 链路插损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最大插入损耗 是否合格 1 2 3 …… …… …… 附表5 链路插损随温度漂移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插入损耗随温度漂移 是否合格 1 2 3 …… …… 附表6 通道间隔离度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实际测试指标 是否合格 1 2 3 …… …… 附表7 通道底噪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实际测试指标 是否合格 1 2 3 …… …… 附表8 输入输出导通切换时间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指标要求 实际测试指标 是否合格 1 2 3 …… …… 附表9 输出端口切换相位平衡度测试记录表 序号 输出端口 指标要求 实际测试指标 是否合格 1 2 3 …… …… …… 附表10 幅度调节范围测试记录表 链路名称 衰减档 dB 实际值 dB 精度 符合情况 衰减档 dB 实际值 dB 精度 符合情况 衰减档 dB 实际值 dB 精度 符合情况 衰减档 dB 实际值 dB 精度 符合情况 0 6 30 90 1 7 40 100 2 8 50 101 3 9 60 4 10 70 5 20 80 附表11 相位调节测量表 通道: 相位调整要求范围为0~360°,步进为1°(单频点) 频点: 频点: 频点: 相位(°) 测量值(°) 误差(°) 符合情况 相位(°) 测量值(°) 误差(°) 符合情况 相位(°) 测量值(°) 误差(°) 符合情况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6 6 6 7 7 7 8 8 8 9 9 9 10 10 10 20 20 20 30 30 30 40 40 40 50 50 50 …… …… …… …… …… …… …… …… …… …… …… …… …… …… …… …… …… …… …… …… …… 350 350 350 360 360 360 —————————— 以下空白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北京电子仪器行业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10000500304262P | 发证机关 | 北京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行业协调,信息交流,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科技开发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谷玉海 | ||
依托单位名称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路 | 邮编 : 10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