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FSRS 3_3—2025 “抚松人参”种植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田间管理-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FSRS 3.3—2025 |
中文标题 | “抚松人参”种植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田间管理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usong Ginseng" Part 3:Field Management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7 中药材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5年05月10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6月10日 |
起草人 | 郭兴军、王英平、陈晓林、徐怀友、侯玉兵、朴向民、郑斯文、王刚、丁旭、 孟详彬、王娜迪、邹蕊、雷秀娟、张瑞、贾文浩、张楠琪、孟祥茹、陈少麟、王欢、丁梦瑶、付龙、张 丹丹、逄世峰、马友德、冯志伟、宋明海、苏德悦、任广勇。 |
起草单位 |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中心)吉林参 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抚松县人参协会、吉林·抚松人参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特产研究 所、吉林参博士福星种苗有限公司、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协会、吉林延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参 达塑业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5 技术要求 5.1 架棚 5.1.1 操作标准 棚架必须做到防止阳光直射光线照射池床以内以及防止雨水淋到池床内参苗,檐头的水要滴在池帮 外,棚架条光滑不刮参膜。 5.1.2 棚式选择 调光棚架可采用:起脊弓棚(见图 2)、大弓形棚(见图 3)。 5.1.3 起脊弓棚 在宽 170 cm池床基础上,两边各向外延伸 5 cm,以此为准挂线。跨池床面的两柱角横向宽 180 cm,池帮底边两柱角纵向距离 145 cm ~ 155 cm。沿挂线将柱角砸(埋)牢固,池床两侧柱角地上高度 (池床面算起)80 cm ~ 85 cm,地下深度 45 cm ~ 50 cm。池床串头的向外伸出 50 cm。选择 270 cm 竹片弓条或钢管,使其弓背到池床面高度 125 cm ~ 130 cm,东北侧檐头为 20 cm,西南侧檐头 25 cm,固定在两侧柱角上,中间用绳连接固定。沿池床纵向用横杆将参床两侧柱脚固定,防止参棚变形。 上覆宽 270 cm的参膜,将参膜固定。 5.1.4 大弓形棚 5.1.4.1 柱角棚 在宽 170 cm池床的基础上,两边各向外延伸 25 cm,以此为准挂线;跨池床面的两柱角横向宽 220 cm,池帮底边两柱角纵向距离 145 cm ~ 155 cm,沿基线将柱角砸(埋)牢固,将池床的两端多加 1~ 2 根柱角,使参床两端的檐头伸出池床 50 cm以上,两侧柱角地上高度(作业道地面算起)60 cm ~ 65 cm,埋在地下深度 45 cm ~ 50 cm。 选择 400 cm竹片或钢管,弓顶高度至池面 140 cm ~ 150 cm,弓缘长 300 cm,苫幅 300 cm。竹 片或钢管两端各余 50 cm与柱脚搭接,固定在柱脚上,使其牢固。弓片或钢管弓的顶端用绳或铁线连接 固定。上覆宽 300 cm的参膜,将参膜固定。 5.1.4.2 钢管棚 选择长度 500 cm的镀锌管两头 100 cm处揻弓,弓宽为 220 cm。以基线为准用铅棍或机械钻眼,深度 为 45 cm ~ 50 cm。沿池床一侧两管的纵向距离为 145 cm ~ 155 cm(依据地势选择),将串两端外 加 1 根 ~ 2 根柱角,使参床两端的檐头伸出池床 50 cm以上。使用地拉子固定顶端连线,钢管弓形顶端 中间用绳(绳在管上面)连接固定。上覆宽 300 cm的参膜,将参膜固定。 5.2 施肥 5.2.1 时间 根据作业内容和天气情况进行施肥,春季施肥应选择参地土壤化透结合搂池子施用。 5.2.2 方法 5.2.2.1 底肥 选择在播种和移栽时,播种和栽参前结合倒土施肥,也可以在播种和栽参时施用。 5.2.2.2 追肥 5.2.2.2.1 撒施 适用于点播栽子地和漫扬育苗地。将池床上的茎秆搂下,茎叶尽量搂净。将拌好的肥料按使用剂量 均匀撒施在池床表面,结合楼池子将肥料混合入池床土里,接雨后进行二次搂池子。 5.2.2.2.2 沟施 适用于移栽参地、直播参地。将池床上的茎秆搂下,用搂沟器顺着人参两行之间搂出深 5 cm的浅沟, 把兑好的肥料按使用剂量均匀撒施在沟内,然后用耙子覆土盖严。接雨后搂池子。 5.2.2.2.3 叶面追肥 结合叶面打药同时施用,使用种类见附录C。 5.3 撤防寒、搂池子 5.3.1 时间 晚间温度不低于 —2 ℃,冻层化过人参主体,播籽地 50 % 的种子两头挣时,其他年生 20 % ~ 30 %的人参芽孢开始萌发时撤掉防寒物,搂池子。 5.3.2 方法 5.3.2.1 撤防寒物 用毛毡防寒的地块,去掉毛毡上杂物,把毛毡卷得整齐,抻直持水平绑在棚架上棚管打弯处,用铁 丝绑到棚管上,高度一致,铁丝绑紧,绑毛毡的铁丝头留到内侧,避免刮参膜。其他防寒物撤出作业区 码放。 5.3.2.2 搂池子 用机械或人工搂池子,要求搂池子深度 3 cm左右,以搂到参根土层,但不能伤到人参芽胞为宜,搂 松搂匀,池床参土不能搂下床面。搂掉的草和参杆要清除到参地外。如搂池子后遇到大雨淋浇后,床面 板结,须进行二次作业。 5.4 池面消毒 春季人参出土前实施,药液要均匀喷洒池床上,根据不同年生以及上一年的病虫害情况确定池面消 毒配方,用药种类见附录C,复配药液,应将每一种药品单独溶解,再混合稀释喷施,池床表面及池床 两侧池帮全部喷施,不留死角。最好在雨前喷施,如无雨尽量在土壤湿度大时进行。 5.5 苫参 5.5.1 时间 每年 4 月 25 日 ~ 5 月 5 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天气情况进行作业。天气干旱地块可选 择先上遮阳网,接上雨再苫膜。 5.5.2 方法 5.5.2.1 旧参棚维修 旧参棚在苫参前做好损坏棚架的维修工作,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大小及时苫膜。 5.5.2.2 苫膜 参膜两头牢固固定,拉紧,不能出现积水现象。苫膜的朝阳面略宽于背阴面,避免强光直射到池床 表面,防止雨水淋到池床上的参苗上,畦床二头的参棚檐头参膜留足够长度,能够遮阳、挡雨。用网扣 将参膜固定牢靠;串头的参膜用固定网固定在柱脚上,扎牢。 5.6 清理作业道 清除作业道杂物,清理排水沟,保证流水通畅,不能有积水,湿度大的地点要深挖排水沟。 5.7 抠芽 土壤板结地块,淋雨地块,出苗期如有憋芽现象,及时抠芽,移栽地块用手或签棍抠芽,播籽地块 用钉板耙子松土(微动)抠芽。 5.8 松土 5.8.1 次数 全年松土 3 次 ~ 4 次,每次松土间隔期 35 d,浇水 1 d ~ 2 d后要及时松土。 5.8.2 时间 第一次松土在展叶期进行,过早、过晚都会伤害参根。秋播、秋栽及陈栽参地一般在 5 月中下旬开 始松土,春播春栽参地宜在 6 月中旬开始作业,其余松土作业要根据池床的土壤水分状况而定。 5.8.3 深度 根据参龄大小、覆土深度、参根生长状况而定。第一次松土深度达到参根而不伤参根及根须为宜。 第二次、第三次松土要适当浅松,深度 2 cm左右,不伤须根为宜。 5.8.4 方法 5.8.4.1 机械松土 适用于播籽地、平地或缓坡地,将松土机调整到相应的深度(距离参籽或者人参芽孢 1 cm ~ 2 cm),然后将松土机置于池床表面进行松土。 5.8.4.2 人工松土 两人一组,在参池两侧各一人,用手及松土器将人参行间和人参株间的床土疏松、抓细,整平床面, 池床和池帮水分较大的用手及工具抓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5.9 除草 5.9.1 育苗地除草 育苗地出现幼小的杂草时,及时拔除杂草,注意不要把种苗带起。 5.9.2 移栽地除草 在松土同时将池床草拔除,做到池床无杂草,作业道杂草使用工具人工铲除。 5.9.3 除苔藓 连续阴雨天气,作业道、池帮子上开始长苔藓时作业。苔藓长出后用铁钉耙子轻轻挠动池帮子上的 表层土,将苔藓底部翻上来,不要向下搂土。也可用 45 % 代森铵一瓶兑水 15 kg或除苔藓药剂清除苔 藓。 5.10 调光 5.10.1 一年生 出苗期及时苫参膜,展叶期在参膜上再覆一层遮阳率为 75 %遮阳网,7 月份,在池床两侧柱角外挂上 60 % ~ 70 % 的遮阳网,宽度 40 cm ~ 50 cm,距离池床边缘 5 cm以上,挂好绑牢。8 月中下旬撤掉 遮阳边网,9 月初撤掉参膜上的遮阳网。 5.10.2 留籽地 在展叶期开花前及时覆盖 75 %的遮阳网,应使透光率低于 25 %。 5.10.3 其他年生 根据当地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调光。应使用 60 % ~ 65 %遮阳网或喷施调光剂要保持透光率在 35 % ~ 40 %。 5.11 调水 5.11.1 新地块排水管理 春秋播完籽、栽完参后,雨季来临前,挖好排水沟,同时清理好腰沟,保证流水通畅、不存水、不 淤泥。 5.11.2 陈栽地块排水管理 秋季上防寒之后及时清理作业道和排水沟。春季结合翻池帮子清理作业道,将原有排水沟的杂物一 并清理,并送出地外。 5.11.3 干旱地块调水 结合施肥,实施精准灌溉,见附录A微灌技术。 5.12 摘蕾 5.12.1 时期 人参完全展叶后,未开花前及时掐花。 5.12.2 方法 使用掐蕾专用工具或人工摘蕾,摘蕾时用一只手扶住人参的花茎,另一只手花梗上 1/3 处将整个花 序掐掉。移栽地一遍掐净,点播地块掐 2~3 遍,掐净为止,避开阴雨天气作业,摘蕾后及时打药。 5.13 揻参(扶苗培土) 在人参生长旺季,人参地上植株长出床外、棚外,易发生日灼病或受病原菌的侵染发生病害,要在 第二次松土除草时,将池床上两侧向外伸展的人参茎叶,左手抠松人参根茎的基部土壤,右手轻将人参 参茎叶揻入棚内,并在人参茎的根部培土压实。 5.14 防病 5.14.1 防病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辅,加强生物防治,科 学合理的进行化学防治。 根据人参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田间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点防治目标,见附录B,选用人参登记农 药,见附录C。每种药剂单独溶解后再混溶;打药时人参叶片的背面、茎秆全部喷到,不留死角。注意 池床的两头、参棚的檐头重点喷施。药袋、药瓶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5.14.2 防病时期 5.14.2.1 出苗展叶期 移栽地块易发生茎部黑斑病,新移栽、新播及二年苗地块易发生立枯病、疫病,要求在出苗达 50 % 时打第一遍药剂,每隔 7 d打一遍药,连续三遍。 5.14.2.2 开花结果期 高温天气易发黑斑病,部分通风不畅、低洼冷凉、长期潮湿地块,易发生灰霉病。根据防治目标及 药剂配方选定所需药剂,每遍药的间隔期 10 d ~ 15 d。 5.14.2.3 根部膨大期 每年的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为人参的根部膨大期。人参叶部病害的发病盛期,易发生黑斑病、灰 霉病和疫病。根据防治目标及药剂配方选定所需药剂。 5.15 掐籽 5.15.1 时期 人参果成熟红透后进行采收。 5.15.2 方法 两人一组,在参床两侧各一人用手将参籽全部掐下,顺序由外向里掐。将果茎折断,不要拽杆,不 能撕扯。用盆接住,不能掉落在地上。吊干果和病果单独存放,不要与好果混装。 5.16 采收参地调光、调水 立秋后,计划采收的人参地,需要撤下遮阳网并进行调水,选择雨天抓住时机撤膜放雨或进行机械 浇灌,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利于人参的根部膨大,接雨后及时重新苫膜打药,如遇高温时需及时松土, 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人参生长。 5.17 撤膜 5.17.1 时间 人参叶片枯萎 75 %以上时,实施下膜作业。 5.17.2 方法 解开棚架架条和网扣,将膜卷到一侧放在池帮上,参膜卷紧每隔 10 m牢固捆扎,不要堵塞排水沟。 5.18 上防寒 5.18.1 时间 根据各地情况基本选择 10 月下旬气温降到 0 ℃以下,地面出现 2 cm ~ 3 cm冻层时进行防寒。开始 作业。 5.18.2 材料 选择稻草、铡碎的玉米秸秆、防寒毛毡、树叶、草帘、防寒网、防寒膜等材料。 5.18.3 方法 5.18.3.1 稻草玉米秸秆等防寒 稻草、铡碎的玉米秸秆或树叶均匀覆盖床面,上面覆盖一层遮阳网,网上再覆盖一层参膜;;三是 覆盖一层遮阳网,网上压参膜,将参膜和网二侧在柱脚上绑牢。 5.18.3.2 防寒毛毡防寒 防寒毡覆盖床面,串头用石头或土压实,中间用铁丝绑紧固定柱脚上。做防寒时,毛毡尽量将畦床 西侧的池帮覆盖,毛毡接头处要顺坡压茬,覆盖一层参膜,将参膜二侧在柱脚上绑牢。 5.18.3.3 防风障 做防寒同时,参地朝向风较大的地方设置防风障,横坡(等高线)埋设柱脚,地面高度 2 m以上, 柱脚上挂遮阴网,根据评估风的大小,设置多层防风障。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是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抚松县人参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220621MJ41741543 | 发证机关 | 抚松县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宣传国家法规政策,规范从业准则,促进行业联结,制定行业标准,宣传抚松人参品牌影响力,开展人参文化交流,培训等.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侯玉兵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抚松新城行政中心4号楼 | 邮编 : 134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