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NAASS 127—2025 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NAASS 127—2025 |
中文标题 | 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Pepper Diseases and Pest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5年05月07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28日 |
起草人 | 高晶霞、裴红霞、桑婷、高红霞、曲继松、赵健、李述成、李百云、沈甜、高昱、韩聪颖、李雪峰、许泽华、李慧、朱倩楠、肖自斌、周兴隆、韩江凌、杨存祥、冯学梅、李云霞、孙国强、倪靖。 |
起草单位 | 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彭阳县塞上良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辣椒病虫害的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辣椒生产。 |
主要技术内容 |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控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5 病虫害种类 5.1 主要病害 真菌性病害:立枯病、猝倒病、茎基腐病、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白粉病、灰叶斑病细菌性病害:溃疡病 病毒性病害:病毒病 5.2 主要虫害 刺吸式类:烟粉虱、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 蛾类:潜叶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螨类:红蜘蛛、茶黄螨 6 监测预报 建立病虫害系统监测点,按照病虫调查规范,对主要病虫开展定点调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准确判断防治适期。烟粉虱监测预报按照DB64/T 1730的规定执行,蓟马监测预报按照DB64/T 1601的规定执行。 7 农业防治 7.1 合理轮作 辣椒种植忌连作,不与茄果类、瓜类蔬菜换茬,宜与十字花科、豆类蔬菜、葱、蒜轮作。 7.2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规定。 7.3 高垄覆膜栽培 采用高垄覆膜滴灌栽培,垄距130 cm~140 cm,垄高20 cm~25 cm,垄面宽70 cm~80 cm,垄沟宽60 cm~70 cm,起垄后铺设滴灌管、覆膜。双行定植,行距50 cm~60 cm、株距35 cm。 7.4 合理施肥 肥料使用执行NY/T 496的规定。 7.5 清洁田园 生长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病叶和病残果,清除园边杂草,保持株间通风透光,地面干净整洁;前茬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洁田园,拔除根茬,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并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8 物理防治 8.1 高温闷棚 设施栽培按照NY/T 3619的规定操作。 8.2 土壤消毒 按照NY/T 3129的规定操作。 8.3 防虫网 设施栽培在上下通风口处悬挂2 m宽、45目~60目的防虫网。 8.4 黄蓝板诱杀 悬挂黄蓝板,高度保持与辣椒顶端同等水平,并随辣椒生长高度调整。每667 m2均匀放置中型板(25 cm×13.5 cm)30块~45块,或大型板(40 cm×25 cm)20块~25块。 8.5 银色膜避蚜 设施栽培,在棚室门口悬挂银色膜驱避蚜虫。 8.6 嫁接防病 选择抗病性良好的嫁接苗防治枯萎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 8.7 频振灯诱杀 每2 hm2~3 hm2放置频振灯1盏,距辣椒植株顶部20 cm~30 cm处放置,在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害虫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 8.8 性诱剂诱杀 在烟青虫、甜菜夜蛾等越冬代害虫羽化始盛期开始使用,每667 m2放置3个~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个诱芯,水平放置在距辣椒植株顶部20 cm~30 cm处,定期更换诱芯,及时处理诱捕的成虫。 9 生物防治 9.1 植物免疫诱导 施用壳寡糖、哈茨木霉菌等生物源诱导剂,诱导辣椒产生免疫反应。 9.2 释放天敌 设施栽培,释放丽蚜小蜂、小花蝽、七星瓢虫等天敌,方法见附录A。 9.3 施用生物农药 防控土传病害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灰霉病、炭疽病选用多粘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等;防治细菌性病害(辣椒溃疡病)选用中生菌素;防控病毒病选用氨基寡糖素等。防治蚜虫、蓟马选用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等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 10 化学防治 10.1 种子消毒 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2 h,捞出洗净晾干备用,可防治疫病、枯萎病等。用磷酸钠100倍液浸种30 min,洗净后用30 ℃温水浸泡6 h~8 h,浸透后催芽,可防治病毒病。 10.2 化学防治 当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控阈值,按照GB/T 8321、NY/T 1276规定执行。推荐使用防治方法见附录B。 露地栽培采用无人机,设施栽培采用弥粉机等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效。 11 档案管理 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准确、规范记录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控等操作措施,至少保存2年以上。 附 录 A (资料性) 辣椒常见害虫天敌防治方法 辣椒常见害虫天敌防治方法按照表A.1的要求执行。 表A.1 辣椒常见害虫天敌防治方法 害虫种类 天敌种类 释放技术 白粉虱、烟粉虱等 丽蚜小蜂、斯氏钝绥螨等 丽蚜小蜂667 m2按2000头,隔7 d~1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5次;斯氏钝绥螨667 m2按10000头,隔20 d~3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4次。 西花蓟马、瓜蓟马、亮蓟马、葱蓟马等 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 小花蝽667 m2按300头~400头,隔7 d~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4次;黄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按5头~10头/株释放1 次,20 d后按20头~30头/株再释放一次。 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 黄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 黄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667 m2按5000头~10000头,间隔25 d~30 d后667 m2再按20000头~30000头释放一次;智利小植绥螨667 m2按300头,隔15 d~2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2次~3次。 桃蚜、豌豆蚜、萝卜蚜等 食蚜瘿蚊、七星瓢虫、草蛉、蚜茧蜂等 食蚜瘿蚊667 m2按200头~300头,隔7 d~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4次;七星瓢虫(卵)667 m2按1000头,隔7 d~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3次;草蛉(茧)667 m2按300头~500头,隔7 d~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3次;蚜茧蜂667 m2按2000头~4000头,隔7 d~1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 附 录 B (资料性) 辣椒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 辣椒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药剂选择应按照表B.1的要求执行。 表B.1 辣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化学防治药剂 病虫害名称 农药 剂型及含量 667 m2使用量 施药 方法 使用次数 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的天数(安全间隔期) 立枯病 吡唑醚菌酯 2 g/L可溶液剂 3500 ml~6000 ml 随水冲施 2~3 7~10 茎基腐病 春雷·王铜 47%可湿性粉剂 95 g~100 g 喷雾 3 10 枯萎病 嘧菌酯 50%水分散粒剂 30 g~50 g 喷雾 1~2 7 早疫病 代森锰锌 70%可湿性粉剂 150 g~200 g 喷雾 3 7 晚疫病 甲霜灵锰锌 58%可湿性粉剂 80 g~120 g 喷雾 2~3 7 噁霜·锰鋅 64%可湿性粉剂 175 g~200 g 喷雾 2~3 7 霜脲氰+代森锰锌 72%可湿性粉剂 150 g~200 g 喷雾 2~3 7 噁唑菌酮+霜脲氰 52.5%水分散粒剂 25 g~35 g 喷雾 2~3 7 叶霉病 春雷霉素 2%水剂 140 ml~175 ml 喷雾 2~3 10 嘧菌酯 50%水分散粒剂 30 g~50 g 喷雾 1~2 7 白粉病 戊唑醇 430 g/L悬浮剂 12 ml~20 ml 喷雾 2~3 7 苯醚甲环唑 10%水分散粒剂 60 ml~80 ml 喷雾 2 7 溃疡病 新植霉素 200 mg/L水分散粒剂 30 ml~50 ml 喷雾 1~2 10 氢氧化铜 77%可湿性粉剂 80 g~120 g 喷雾 2~3 7 灰叶斑病 氟酰羟·苯甲唑 200 g/L悬浮剂 60 ml~80 ml 喷雾 2 5 病毒病 香菇多糖 1%水剂 100 ml~120 ml 喷雾 2~3 7 氨基寡糖素 5%水剂 64 ml~107 ml 喷雾 3~4 7 粉虱 噻虫嗪 25%水分散粒剂 7 g~15 g 喷雾 2~3 7 啶虫脒 3%微乳剂 30 ml~60 ml 喷雾 2~3 3 蚜虫 高氯.啶虫脒 5%乳油 35 ml~40 ml 喷雾 1 7 蓟马 噻虫嗪 25%水分散粒剂 7 g~15 g 喷雾 2~3 7 斑潜蝇 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 38 ml~33 ml 喷雾 2~3 7 潜叶蛾 乙基多杀菌素 60 g/L悬浮剂 50 ml~70 ml 喷雾 2~3 7 棉铃虫 氯虫.高氯氟 14%悬浮剂 10 ml~20 ml 喷雾 2~3 7 烟青虫 四唑虫酰胺 200 g/L悬浮剂 7.5 ml~10 ml 喷雾 2 7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甲氨基阿维菌素 8%水分散粒剂 3 g~4 g 喷雾 2 5 氯虫苯甲酰胺 5%悬浮剂 30 ml~60 ml 喷雾 2 7~10 红蜘蛛 藜芦根茎提 取物 1%可溶液剂 120 g~140 g 喷雾 1 10 茶黄螨 联苯肼酯 43%悬浮剂 20 ml~30 ml 喷雾 1 5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640000MJX153778E | 发证机关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理论、政策研究,学术经验交流,人才培训,技术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宿文军 | ||
依托单位名称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
通讯地址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 邮编 : 75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