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YNRZ 010—2025 西梅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10—2025 |
中文标题 | 西梅栽培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5 水果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5年06月10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6月25日 |
起草人 | 李顺员、杨兴平、魏永葵、李冬云、单钰清、单家明、单昱诚、鲁鹏、普燕、邝应聪、豆俊波、李洁、李忠汉、柯萌萌、何翔、陈晓静、段勇、王玲、可亚兰。 |
起草单位 | 华宁泉溪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宁县农业农村局、华宁县宁州街道城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玉溪市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华宁县青龙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西梅栽培的园地选择、栽植、土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与华宁县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的西梅栽培。 |
主要技术内容 | 1 园地选择 1.1 园地环境 符合NY/T 391的要求。 1.2 立地条件 海拔1800 m~2100 m之间最适宜,年平均气温10 ℃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7 ℃,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 ℃。宜选择壤土、沙壤土和沙土。土层厚度0.5 m以上,pH值为6~8。 2 栽植 2.1 品种及苗木选择 2.1.1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如法兰西、兰蜜、艾琳娜、斯泰勒、杏李恐龙蛋等。 2.1.2 选用生长健壮,根系良好,嫁接口上10 cm处直径0.8 cm,苗木高度1 m以上的无病虫危害及机械损伤的苗木。 2.1.3 定植前选取一根短而粗的枝条作为主干,去除多余枝条,留下4~5个比较短的侧枝。 2.2 栽植密度 一般株行距3 m×3 m,每亩栽植74株左右。 2.3 授粉树配置 自花结实高的品种,不需搭配授粉树。自花结实低的品种,一般配置1~2个花粉量高的品种作为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不少于20:1。 2.4 栽植时间 春秋两季为适宜的栽植时间,春季栽植应在萌芽前进行,秋季栽植应在落叶后进行。 2.5 栽前整地 坡地改为台面为3 m的台地,清除杂物,在台面中间按株距3 m挖长70 cm×宽50 cm×深60 cm的定植塘,用腐熟农家肥30 kg或商品有机肥8 kg+过磷酸钙1 kg与土壤均匀混合施入定植塘,将土回填高于台面10 cm。 2.6 定植 定植时将树苗放入定植塘内,舒展根系、扶正苗木,嫁接口高于定植塘面10 cm,回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地膜覆盖并压实,视墒情补水。3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苗及时补苗。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3.1.1 深翻改土 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施肥进行全园深翻,将定植塘外的土壤全部深翻30 cm。 3.1.2 除草 在降雨或灌水后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中耕深度15 cm~25 cm为宜。 3.1.3 行间生草 行间种植紫花苜蓿或苕子等绿肥,适时刈割翻压。 3.1.4 树盘覆盖 用稻草、鲜草、秸秆等覆盖树盘。 3.2 施肥 3.2.1 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符合NY/T 1868的要求。 3.2.2 方法和数量 3.2.2.1 萌芽肥 以氮肥为主,在萌芽前幼龄树每株施0.1 kg~0.2 kg尿素,结果树每株施0.3 kg~0.5 kg尿素。 3.2.2.2 壮果肥 在果实膨大初期,每株施复合肥1 kg。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视果树及果子情况施肥,以钾肥为主。 3.2.2.3 冬肥 幼树每株施有机肥5 kg+过磷酸钙施2 kg+复合肥0.5 kg~0.8 kg;盛果树每株施有机肥10 kg+过磷酸钙施2 kg+复合肥1 kg,具体方法为: a) 环施。沿树冠滴水线开挖环形施肥沟,深度和宽度均为30 cm,随着树龄增加施肥深度逐渐加深,施肥沟挖好后,将肥料均匀撒入施肥沟内,并及时回土填平。 b) 条施。在树冠外围两侧挖施肥沟,长度与树冠冠径相等,施肥沟位置隔年轮换。 3.2.2.4 叶面肥 叶面肥采用磷酸二氢钾300倍+尿素300倍,盛花期喷施1次,其他时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 3.3 水分管理 萌芽期连续浇透水1~3次,花谢后15天浇水1次,春梢停止生长后浇水1次,秋梢停止生长后浇水1次,其余时期视土壤墒情浇水。 4 整形修剪 4.1 树形培养 按主干分层形培养树形,在主干80 cm处进行定干,形成第一层分枝,待主干萌芽至2 cm~3 cm后,选留4~5个不同方向的分枝作为主枝形成第二层分枝,且每个主枝上错落选留若干分枝作为侧枝,每一层分枝间隔40 cm,树高控制在2.8 m以内。当主枝长至100 cm长时,用尼龙绳斜拉,使枝条适当倾斜,使树形呈主干分层形。 4.2 修剪 4.2.1 幼树 冬剪时应尽量少疏枝,只对背上枝、竞争枝、徒长枝、枯死枝、病虫枝进行疏剪,对延长枝一般留50 cm~60 cm进行短截,以增加分枝量。 4.2.2 盛果树 冬剪时,以剪除内膛直立徒长枝、细弱下垂枝、丛生枝、病虫严重危害枝为主: a) 短截。对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须交替进行短截,对直立徒长枝适当进行短截。 b) 回缩。对1 m以上的枝条进行回缩,剪留55 cm~60 cm。在春天萌发的新梢长至5 cm长时,适当抹除密生枝、双芽枝,确保同一枝条上的新梢间距保持在15 cm~20 cm。在夏秋季枝条旺长阶段,对新梢进行摘心、短截、疏剪。 5 疏果 座果后50~60天进行疏果,留单果。大果型品种每隔10 cm~12 cm留1个果;小果型品种每隔5 cm~7 cm留1个果,疏除朝天果、畸形果、病虫果、小果等。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核心,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符合NY/T 393的要求。 6.2 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7 采收 7.1 采收时间 果实70%成熟时采收为宜。 7.2 作业要求 选择在晴天进行,采收时采果人员要戴上手套操作,轻摘轻放,留果梗。采下的果实放置于内衬布垫的采果筐或小桶内集中运出果园。 7.3 预冷贮藏 采下的果实在5 ℃~8 ℃进行预冷处理8 h~24 h,采用冷库贮藏,贮藏温度5 ℃左右。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维锐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