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ZJZB 002—2025 南方小花蝽规模化饲养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ZJZB 002—2025 |
中文标题 | 南方小花蝽规模化饲养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30 动物饲养和繁殖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16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9 其他农业 |
发布日期 | 2025年04月21日 |
实施日期 | 2025年05月21日 |
起草人 | 张 娟,黄 俊,吕要斌,任小云,李晓维,王亚如。 |
起草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6 蓟马饲养 每个饲养盆中放入8根已清洗、晾干的新鲜菜豆豆荚,接入约200头蓟马若虫或100头蓟马成虫,并盖上镂空盖防止蓟马逃逸。 逐日观察蓟马数量,并补充2根新鲜且已清洗、晾干的菜豆。 每天清理发黄、腐烂的菜豆并放入回收笼中,回收菜豆上残留的蓟马。 7 南方小花蝽饲养 7.1 卵的孵化 在每个孵化罐最多放置8根携带南方小花蝽卵的产卵基质,且在南方小花蝽孵化期间(前3 d),使用镂空直径为5 cm的圆形罐盖,镂空部分用100目的纱网无间隙粘住。 7.2 若虫饲养 从若虫孵化(第4 d)开始,使用中间镂空直径为9 cm的圆形罐盖,镂空部分用100目的纱网无间隙粘住,且每天添加1根携带有约200头蓟马若虫的菜豆荚。从观察到大量南方小花蝽若虫开始孵化(第8 d),则每天添加2根携带有约200头蓟马若虫的菜豆荚。每日清理孵化罐中干枯发霉的菜豆,并将其放入回收笼中。 7.3 成虫饲养 每日观察孵化罐中南方小花蝽的发育情况,如发现成虫出现,则立即用吸虫管将其吸出,并吹入培养皿待交配。将吸出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按雌、雄成虫约3︰1的比例放置在直径9 cm的培养皿内,让其自由交配。将交配完成的南方小花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提供携带有蓟马若虫的菜豆并重复上述步骤用于室内种群扩繁,另一部分用于后期的产品制备。 8 南方小花蝽卵的收集 南方小花蝽产品形态为卵。在产卵罐内平铺放置3根准备好的产卵基质,并利用吸虫管分别接入交配后2 h内的10头和5头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盖上罐盖,在温度27℃、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为14 h︰10 h的条件下饲养。 待南方小花蝽产卵24h之后,开始用镊子夹取带有卵块的产卵基质,在产卵罐内抖掉表面的南方小花蝽成虫,统一收集并用于后期产品制备。同时,在产卵缸内补充3根新鲜的菜豆荚和1根携带有200头蓟马若虫的菜豆荚。 9 包装储藏 采用“塑料盒+刨花木屑+米蛾卵”的方式对南方小花蝽的卵进行包装,每个包装盒内部填充木屑,盒内放置有10 个以上蜡处理的豆尖且整盒卵量不少于100粒。包装盒上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等信息。将塑料盒放在 8℃的冰箱里保存,时长不超 8 d。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是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3300005018755267 | 发证机关 | 浙江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咨询、培训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吕要斌 | ||
依托单位名称 | 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 | ||
通讯地址 | 杭州市上城区秋涛北路131号 | 邮编 : 3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