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费警示》第8期

6个月前 (04-12)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6 已阅读

    

                  泉台消警〔2023〕8号

关于家用医疗器械,你了解多少?

每个家庭都多多少少会使用到医疗器械生活常备,又关乎健康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家用医疗器械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第一类医疗器械和少量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以及极个别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械也都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主要包括:

家用治疗仪器:如远红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

家用检测器械:如如血压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电子体温表、听诊器等。

家用医疗康复器具:如家用制氧机、颈椎腰椎牵引器、防压疮床垫、矫形器等。

还有不少早已深深融入大家生活中,因此经常被忽略的物品,如隐形眼镜、避孕套、体温计、血糖试纸条、妊娠诊断试纸(早早孕检测试纸)、绷带、医用棉签、医用冷/热敷贴等,实际上也都属于医疗器械。

有一些宣传治疗功效混淆视听的普通商品,如增高仪、减肥仪等,日常健身的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反而并不属于医疗器械。

选购家用医疗器械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购买前应听取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定期由医生评价使用效果,检查有没有不良反应,防止误用损害健康。

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询问销售人员或医生,弄清产品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购买和使用。

1.查看经营者资质。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并验看其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

2.查看产品资质。医疗器械产品应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如果需要辨别真假,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在数据查询栏目中点击医疗器械,输入注册证号或产品名称,全国各地的产品都可以查到。

3.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所以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

泉州台商投资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2023年8月1日

阅读原文:2023年《消费警示》第8期

本文收录在
没有相关文章!
0评论
Chat Icon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