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046-2019《汽车乘员反光背心》标准解读

2周前 (05-0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034 已阅读

GB/T 38046-2019《汽车乘员反光背心》

制定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在汽车上配置使用反光背心,对保障驾乘人员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机动车出现故障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穿着反光背心可以明显提升对临时下车人员的视认效果,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我国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汽车(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除外)应配备1件反光背心”。为配合GB 7258-2017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反光背心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标准GB/T38046-2019《汽车乘员反光背心》的制定工作。

主要原则

本标准制定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反光背心的性能要求应针对实际道路使用环境和汽车存储环境进行设计,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二是安全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反光背心的反光性能等技术指标,考虑有害物质等基础安全要求,保障反光背心的性能安全和使用安全。三是通用性原则。反光背心的制作等一般技术要求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其式样款式等应简洁、易用,方便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广大驾乘人员的穿着使用。

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乘员反光背心(以下简称“反光背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放置要求等内容。

技术要求

标准从一般要求、材料性能、成衣性能三个部分提出反光背心的技术要求(GB/T 38046-2019第4章)。其中:一般要求主要考虑了反光背心的外观质量、式样、制作和安全等通用性要求;材料性能分别从反光背心的荧光材料(基底材料)和逆反射材料(反光材料)提出相关要求;结合反光背心的使用环境,在成衣性能中提出耐温性和阻燃性的技术要求。另外,考虑反光背心在批量生产阶段生产质量一致性控制的要求,在标准第6章中重点提出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项目及判定的有关要求;考虑一定程度上规范反光背心的应用,分别在标准第7章中提出反光背心的放置要求,在第8章中提出反光背心标志和包装等有关要求。

式样要求

GB/T 38046-2019第4.1.2中提出了反光背心的式样要求,包括尺寸、材料面积和逆反射材料布置等要求:“反光背心的胸围应大于或等于1100mm,衣长大于或等于640mm。逆反射材料总使用面积应大于0.17m2,逆反射材料宽度应大于或等于50m。逆反射材料的布置见附录A。”其中,在逆反射材料的使用面积基础上,提出逆反射材料布置的要求(见图1),主要考虑了保证逆反射材料能够有效勾勒背心区域,提升低能见度下背心的视认效果。

安全要求

为规范反光背心的使用安全,GB/T 38046-2019第4.1.4中提出反光背心材料的pH值、甲醛含量及无刺激性异味等要求。参考警服材料及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提出反光背心的pH值范围(4.0~8.5),提出反光背心的“甲醛含量小于或等于75mg/kg”和无刺激性气味等要求。

上述参数的提出主要参考了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物质的要求,指标的提出主要考虑了反光背心长期存放于汽车内部封闭空间,织物的甲醛释放周期长等因素。

荧光材料

荧光材料(基底材料)是反光背心的重要组成部分,GB/T 38046-2019第4.2.1中提出荧光材料的性能包括:颜色、耐光色牢度、水洗缩水率、机械性能和色牢度的要求。其中,颜色要求基于荧光黄色提出(见表1),主要考虑到黄昏、雨雾等环境下人眼对颜色的辨识敏感度,选择了目前国内外防护背心类产品的主流颜色;色牢度指标在参照GB 20653《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基础上,考虑反光背心的使用频次等特点,对部分指标做了局部调整(见表2)。

逆反射材料

逆反射材料(反光材料)是保证反光背心低能见度环境下视认效果的关键,GB/T 38046-2019第4.2.2中,提出逆反射材料的初始逆反射系数、湿状态下逆反射系数、物理试验后逆反射系数以及耐溶剂性能等性能要求。其中,初始逆反射系数要求见表3,入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的要求为“大于或等于500cd·lx-1·m-2”。

相关指标的提出主要有如下考虑因素:一是结合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驾乘人员临时下车的使用场景,涉及指标主要参考了GA/T 1045《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的相关要求。二是保障夜间安全视认效果。反光背心的逆反射性能指标需要适应高速公路、国省道路、城市道路等不同道路环境,不同安全距离和车辆灯光照射等条件下的视认效果。三是考虑了反光背心的车辆使用周期。反光背心由整车出厂时配置,通常情况下车主不会重新购买,因此也需要考虑长期使用后反光性能衰减的影响因素。

成衣性能

耐温性。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度跨度大,为适应在汽车上的储存环境,保障反光背心的基本性能,GB/T 38046-2019第4.3.1提出反光背心存储温度为-30℃~70℃,其试验方法参考汽车产品温度试验参数的相关标准QC/T 15《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的要求,试验温度选择为:低温-30℃和高温70℃,试验方法执行高温15.5h、常温0.5 h和低温7.5 h的3次循环,试验后的反光背心面料应无粘连,无异味,荧光材料和逆反射材料应无串色现象,在入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的逆反射系应大于或等于200 cd·lx-1·m-2。

阻燃性。为保障车辆起火情况下的使用安全,根据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规定,结合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意见,提出阻燃性指标要求。GB/T 38046-2019第4.3.2中提出“反光背心的材料及包装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需要注意的是,阻燃性要求适用于反光背心及包装在内的全部材料。

放置要求

GB/T 38046-2019第7章中提出了反光背心的放置要求,规定“反光背心放置在车内时,应满足:便于在车内取用,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其中,“便于在车内使用”是指反光背心的使用环境应是在驾乘人员下车前穿着完毕,如将反光背心连同三角警告牌、灭火器放置在汽车后备箱,驾乘人员难以在下车前第一时间取用,不利于其安全使用。因此,标准对放置位置提出了定性要求。实际应用中,部分汽车制造单位将反光背心设计在副驾驶手套箱、前排座椅周边等位置的方式值得推荐。同时,也建议通过车内标识、车辆使用手册等对反光背心的使用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实施意义

汽车乘员反光背心的普及应用是提升机动车本质安全的一项重点举措,GB/T 38046-2019《汽车乘员反光背心》是配套落实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实施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更好地服务反光背心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验,推动行业产品技术进步,更好地发挥反光背心的安全防护作用。

标准实施的有关建议

GB/T 38046-2019的制定过程得到了反光背心生产制造行业和各大汽车制造单位的关注,标准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议有关单位提前做好标准实施计划,按职按责做好配套工作:一是反光背心生产制造单位提前做好新标准的产品设计研发,研发阶段尤其应重点关注反光背心材料的安全性、荧光材料及逆反射材料的光学性能设计;批量生产阶段应该重点关注产品的生产质量一致性控制,按标准提出的出厂检验要求严格把控产品的出厂质量关。二是汽车制造单位充分理解标准实施的技术意义,GB/T 38046-2019是专门针对汽车和道路使用环境设定,适应汽车上驾乘人员使用的反光背心技术标准,针对现阶段执行标准不一的情况,建议及时做好执行标准的切换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做好放置位置、产品标识等配套工作。三是相关主管部门及时跟踪标准实施情况,在整车认证、车辆注册登记、路面执法等环节做好反光背心应用情况的监督。四是广大群众用户(驾乘人员)积极响应国家机动车安全制度,临时下车时规范穿着反光背心,也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开展对反光背心配备和产品质量情况的监督。

来源:标准生活 2020,(02),34-37,张军 郑嘉麒 马静洁,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免费为执行先进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收录在
Array
没有相关文章!
0评论

Chat Icon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