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799《家具用皮革》新旧标准差异分析与解读

7个月前 (01-03)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42 已阅读

标准生活 2021,(06),40-47

GB/T 16799《家具用皮革》新旧标准差异分析与解读

中轻检验认证(晋江)有限公司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真皮家具越来越受欢迎。近年来,因制革工艺提升、化工新材料应用的不断推进,家居整装新趋势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对家具用皮革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性能要求,国家标准GB/T 16799-2018《家具用皮革》(以下简称“新标准”)2018年12月28日发布,于2019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超两年。已全面代替GB/T 16799-2008《家具用皮革》(以下简称“旧标准”)。

为了加深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对标准的理解,本文分析和解读了新旧标准在适用范围、产品分类、理化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新标准增加了可萃取重金属(铅、镉)、可挥发有机物理化性能指标和相应试验方法的引用。修改了理化性能指标分类方法和对应指标,修改了撕裂力的试验方法,修改了耐光性的试验方法,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规定。新标准删除了产品分类,删除了断裂伸长率指标和试验方法的引用。这些变更对家具用皮革产品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使我国家具用皮革产品的检测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标准检测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为相关部门提供检验依据和判定规则,进而引导我国家具用皮革生产企业提升制革工艺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和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适用范围

新标准规定了家具用皮革的产品分级、感官要求、理化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新标准适用于各种家具用皮革检验,不适用于移膜皮革。

移膜皮革也称贴膜皮革,是通过将预制成的涂饰膜粘附于皮革表面得到的一类皮革产品。皮革生产企业在制革过程中为了提高皮的利用率,按市场需求在生产时将皮剖成两层甚至更多层。皮的粒面层即剖后的表层经表面涂饰后用于制造高档真皮皮革(术语皮革,如牛皮革),如家具用皮革便属于此类型的皮革。第二层及以下的剖面皮(术语剖层革,如牛剖层革),结合聚氨酯干法生产工艺转移贴膜的生产方法给剖层革加贴聚氨酯面层,使之具有真皮皮革的柔软性、尺寸稳定性、吸湿性及透气性等性能,又具有聚氨酯合成革的耐磨性和防水性。采用这种聚氨酯干法转移贴膜方式生产的皮革称为移膜皮革。因移膜皮革的加工工艺和皮革不同,其手舒适性、耐磨性、手感等与常规皮革产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新标准不适用于移膜皮革产品的检验。在皮革轻工行业标准体系里移膜革的产品标准为QB/T 2288-2004《移膜皮革》。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增加了皮革表面涂层厚度、可萃取重金属含量(铅、镉)、总有机物挥发量3个新项目的试验方法,修改了撕裂力、耐光性2个项目的试验方法,修改了皮革验收、运输和贮存标准。

产品分类

旧标准依据产品不同厚度将家具用皮革分为一型、二型、三型(见表1注)。虽然随着家具用皮革生产技术提升、化工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消费观念的改变,市场上家具用皮革的品类、款式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家具用皮革理化性能指标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依然一致的。因此,旧标准中按产品不同厚度的分类方法对现有产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意义不大,故删除了产品分类描述。

技术要求

新、旧标准中的“技术要求”都包括“理化性能”和“感官要求”两部分。新标准的“理化性能”更加注重产品的化学有害物质要求,主要规定了游离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可萃取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7项化学性能要求,同时包括摩擦色牢度、耐光性、耐磨性、撕裂力等6项物理性机械能要求。而“感官要求”则着重关注皮革的表面外观、部位色差、舒适性等整体要求,注重的是产品的表面视觉美观和内在手感的舒适性等感官质量。因油蜡革工艺的特殊性,新标准将“感官要求”要求中的“无油腻感”修改为“无油腻感(油蜡革除外)”,更符合油蜡皮革本身的特点。

理化性能

新标准合理考虑了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并结合家具用皮革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修改了撕裂力、摩擦色牢度(干擦、湿擦、碱性汗液)、耐光性、耐磨性理化性能,新增了可萃取重金属(含铅、镉)、可挥发性有机物2个检验项目,删除了“断裂伸长率”的理化性能指标要求。家具用皮革新、旧标准中理化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新、旧标准理化性能指标对比

GB/T 16799《家具用皮革》新旧标准差异分析与解读

注:旧标准中按照产品厚度分类:一型(<0.9 mm),二型(0.9~1.5 mm),三型(>1.5 mm)。

摩擦色牢度

摩擦色牢度是皮革产品颜色牢度检验的常规项目,也是皮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投诉的项目之一。皮革摩擦色牢度是指染色皮革产品经过摩擦后的掉色程度(通常用毛毡沾色等级表征),是考核染色皮革抵抗机械摩擦作用仍保持原有色彩的能力。摩擦色牢度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其原理是将规定尺寸的皮革试样用夹紧装置将其拉伸20%后并固定在摩擦试验仪平台上,再分别与施加有规定压力的一块干态毛毡和一块湿态毛毡进行规定次数的往复摩擦,最后对照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毛毡表面沾色程度的等级。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共分5个整级色牢度档次,即5、4、3、2、1,在每两个档次中再补充一个半级档次,即4-5、3-4、2-3、1-2,共九档。试验后的毛毡沾色等级越高,表示家具用皮革颜色牢度越牢固,使用过程中越不容易掉色,有利于其在市场上销售使用。

新标准的摩擦色牢度项目结合目前现有家具用皮革行业产品特点及市场与消费者反馈,做了如下的修改:(1)旧标准是以光面革和绒面革区分摩擦色牢度的性能指标。而新标准则是以皮革涂层厚度区分摩擦牢度的指标。(2)新标准提高了家具用皮革产品摩擦色牢度(干擦、湿擦、碱性法汗液)的性能指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新标准涂层厚度>25μm的皮革相当于旧标准的光面革,涂层厚度≤25μm(含绒面革)相当于旧标准的绒面革。在实际质量控制过程中,以涂层厚度区分性能指标会更符合实际。

耐人造光色牢度(耐光性)

耐人造光色牢度也称耐光性,它是指染色物在人造光源照射下保持原有色泽的能力。耐光性是家具用皮革色牢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原理是在人造光源(氙弧灯)下,将皮革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一起按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曝晒,当蓝色羊毛标准曝晒至达到规定的等级后,评定试样的变色等级。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共分5个整级色牢度档次,即5、4、3、2、1,在每两个档次中再补充一个半级档次,即4-5、3-4、2-3、1-2,共九档。试验后试样的变色等级越高,表示家具用皮革耐光性越好,长久使用越不容易褪色,有利于其在市场上销售使用。

耐光性性能指标有所调整,旧标准要求三种类型的家具用皮革耐光性色牢度性能指标需大于等于4级,而新标准是通过涂层厚度进行区分,涂层厚度>25μm的的家具用皮革耐光性色牢度性能指标需大于等于5级,涂层厚度≤25μm(含绒面革)的的家具用皮革耐光性色牢度性能指标需大于等于3-4级。

涂层粘着牢度

家具用皮革的外观及美感一般依靠皮革生产的最后一道涂饰工艺,涂饰工艺的化工原料和技术将影响涂层的厚度。另外,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的皮革来说,涂饰层厚度要求也不一样。

皮革涂层粘着牢度是皮革涂饰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粘着牢度不牢固的家具用皮革经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涂饰层脱落,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皮革涂层粘度试验原理是用适当的黏合剂将皮革试样涂饰层的那一面与聚氯乙烯刚性板黏合,待黏合剂固化后,在皮革试样未与聚氯乙烯塑料板黏合的另一端施加力,测定使皮革涂饰层与氯乙烯塑料板剥离所需的力。皮革涂层粘着牢度数值越大表示涂饰层越牢固,越不容易脱落。

耐折牢度

耐折牢度可以检验皮革涂饰层经过弯曲后是否会导致龟裂、裂面、底基开裂等现象。皮革耐折牢度试验原理是将试样制成一定规格的长方形,带涂饰层的测试面向内对折被夹在可运动的上夹具内,皮革底基测试面向外对折被夹在固定的下夹具内,上夹具相对下夹具做22.5°摆动并带动试样运动,在测定规定的次数后,检查试样表面涂饰层和底基产生的缺陷,如涂饰层龟裂、底基开裂等现象。

耐磨性

耐磨性主要是指皮革的表面涂饰层抗摩擦、擦伤、侵蚀的损坏程度,是皮革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到机械磨损和耐久性使用性能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原理是将皮革试样固定在试验设备的水平旋转盘平台上,给旋转盘平台上方与水平面平行的两个磨轮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在试样上,旋转平台带动一个磨轮朝外,另一个朝内运动,达一定的旋转次数后,观察皮革试样表面涂饰层的所有变化。

涂饰层的韧性、厚度及其材料的内聚力都将影响耐磨性能,家具用皮革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涂饰层易磨损,脱落,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耐磨性是衡量家具用皮革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指标,它对评定家具用皮革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涂层厚度≤25μm的皮革,其表面厚度非常薄不适合测试,绒面革无涂层工艺,故新标准对涂层厚度≤25μm(含绒面革)的涂层粘着牢度、耐折牢度和耐磨性3个项目均不作考核。

撕裂力

撕裂力是衡量皮革物理机械强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皮革耐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皮革的撕裂力大小受皮胚纤维结构和每一根纤维强度及生产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皮革产品,皮革撕裂力数值越高表明其内在品质及韧性越好,底基皮胚纤维越紧密,更受市场欢迎。

新标准在确保家具用皮革的正常使用,撕裂力性能指标不再以皮革厚度区分,将其修改为需要达到的最低力值。新标准统一了撕裂力性能指标,使其不受皮革生产工艺的影响,更有利于促进家具用皮革行业的发展。

气味

因皮革生产工艺复杂繁多,从盐湿皮的浸水、浸灰、脱脂、鞣制、染色、加脂、涂色的每个工序都要使用化学助剂,整个生产过程使用超过40种以上的化学助剂,导致成品皮革具有一定的气味。气味试验是将装有试样的罐子置于(65±3)℃的烘箱保持1h,然后由三名无嗅觉缺陷(吸烟爱好者、重香味化妆品使用者、传统香味或烟草使用者等)的试验人员缓慢吸入罐子里的空气约(3~5)s,再评价空气的气味等级。

新、旧标准气味的性能指标无变化,均是≤3级。气味性能指标小于等于3级表示皮革在试验条件下散发的气味明显有气味,但不令人讨厌。

p H值(酸碱度)

p H值指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指数。皮革p H值描述的是皮革试样经三级水萃取后萃取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正常人体的皮肤呈弱酸性,较高的p H值易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易产生接触性皮炎。在皮革生产中,控制p H值在许多工序都有重要作用,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皮革产品都是酸性的,酸性条件下的皮革易于储存及防止皮革中的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及现有产品的状况,新标准将p H值的性能指标值定为大于等于3.2,稀释差无变化。p H值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指标。

化学禁用物质技术要求

随着国际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等国家对皮革制品等纷纷提出绿色、生态要求,我国相关行业也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制定了关于生态、环保要求的标准。

新标准在满足国家强制标准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皮革行业实情和环保要求,新增了对“可萃取的重金属(铅、镉)”“挥发性有机物”的技术要求。

新标准中禁用偶氮染料、游离甲醛性能指标值保持不变,新增加的挥发性有机物限量值定为150mg/kg,新增加的可萃取重金属铅限量值定为90mg/kg,新增加的可萃取重金属镉限量值定为75mg/kg。化学禁用物质技术要求的提高,既有利于提升我国家具用皮革的产品质量,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

感官要求

旧标准中规定了“全张革应厚薄基本均匀,无油腻感”等相关内容,新标准结合油蜡革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特点,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下,将此修改为“全张革应厚薄基本均匀,无油腻感(油蜡革除外)”,较为合理。

分级

新、旧标准均按全张皮革的可利用面积比例共划分为4个产品等级,产品分级无变化。

试验方法

标准作为行业质量发展与提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行业的发展,每年相应的标准化委员会都会修订完善或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准。新标准增加了涂层厚度、可挥发性有机物、可萃取重金属的试验方法,修改了耐光性、撕裂力的试验方法,删除了断裂伸长率的试验方法。新标准试验方法及试验参数的主要变化如下。

涂层厚度

新标准的理化性指标(见表1)按涂层厚度进行区分,因此,在试验摩擦摩擦色牢度、耐折牢度、涂层粘着牢度、耐光性和耐磨性前均需先试验涂层厚度。

涂层厚度试验方法为GB/T 22889-2008《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企业和检测机构若要试验相关的项目则需要配置带有显微测微尺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

摩擦色牢度

新、旧标准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无变化,但新标准对于试验所用的测试头负重参数选择仍以光面革和绒面革区分,和表1的理化性能指标要求以涂层厚度区分矛盾。经与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沟通,正确表述应为涂层厚度≤25μm(含绒面革)试样测试头质量:500g;涂层厚度>25μm试样测试头质量:1000g。

耐光性

新标准耐光性试验方法为QB/T 2727-2017《皮革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带有年代号。新标准耐光性试验方法的参数以“标准蓝色羊毛布的变化”作为参照,旧标准耐光性试验方法的参数以“固定的曝晒辐射量为条件”,试验方法参数的选择新标准会比旧标准更具科学合理性。

耐折牢度

新、旧标准耐折牢度试验方法无变化,但试验参数由旧标准的“20000次”修改为“50000次”。新标准提升了耐折牢度试验次数,更能反映家具用皮革外观质量,如:折纹的粗、细、宽、窄、深、浅、松面、管皱;颜色和亮度等的变化以及涂层起毛、脱落等,又能反映出家具用皮革的内在质量,如皮革底基纤维松散程度和强度。这些变化实质上相当于皮革在使用过程中外观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比光凭眼看手摸的外观鉴定有一定的可靠性。

耐磨性

旧标准3种类型皮革均需试验耐磨性,试验参数为CS-10砂轮、1000g负重、500转。新标准只对涂层厚度>25μm的试样进行试验,试验参数修改为CS-10砂轮、500 g负重、500转。新标准不对涂层厚度≤25μm(含绒面革)的试样进行试验与现有产品实际情况更相符,更合理,亦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撕裂力

撕裂力试验方法由“QB/T 2711-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修改为“QB/T 4198-2011《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单边撕裂》”。试验方法的改变,导致试验原理由“双边撕裂”变为“单边撕裂”,相当于提高了撕裂力的性能要求。

游离甲醛

新标准游离甲醛试验方法删除了原GB/T 16799《家具用皮革》中指定的“GB/T 19941分光光度法”。因此在设备受限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可以自主选用GBT 19941分光光度法或者液相色谱法。但在实际试验中,因皮革基质复杂,应考虑皮革试样可能存在干扰分光光度法使游离甲醛结果升高的可能性,尽量采用可分离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其它新增试验方法

与理化性能要求相对应,新标准中增加三个项目的试验方法:GB/T 22889《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GB/T 22930《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QB/T 5249《皮革化学试验总有机物挥发量的测定》。试验方法均为皮革行业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成熟,有利于企业和检测机构的使用。

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包括组批、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在出厂检验要求中,新、旧标准只要求“产品出厂应经过检验,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未明确规定相应的试验项目和判定规则。但通过对比GB/T 16799-1997《家具用皮革》的出厂检验要求,1997版本的标准规定了出厂试验项目包括外观和颜色摩擦牢度。鉴于皮革产品的特殊性,建议生产企业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并结合QB/T 2801《皮革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制定相应的出厂检验标准,重点检验感官要求、摩擦色牢度、气味三项,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规范出厂检验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正常使用。

在型式检验中,新增加了p H和稀释差、挥发性有机物、可萃取的重金属三项试验项目。型式检验中的“合格判定”程序无变化,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的行业需求。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新标准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由“QB/T 2801《皮革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代替“QB/T 2802《皮革成品包装、标志、运输和保管》”,细化了产品的检验规则、运输和贮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新标准是对旧标准的完善,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多个项目的试验,更符合消费者和皮革生产企业对产品的物理性能与安全性能要求,符合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新标准修改、删除、增加相关项目对应的试验方法,方法与时俱进,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规范企业和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议家具用皮革企业加强相关人员学习标准的各项试验项目及理化性能要求,把关好成品皮革质量,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家具用皮革,共同促进行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正常人体的皮肤呈弱酸性,较高的pH值易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易产生接触性皮炎。在皮革生产中,控制pH值在许多工序都有重要作用,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免费为执行先进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收录在
Array
没有相关文章!
0评论

Chat Icon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