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让每一口菠萝蜜都香甜可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满心期待地切开,结果不是太生就是过熟,口感总是不对😅。其实,这背后可能和一个我们常忽略的词有关——标准。
最近,海南就做了一件特别“有标准”的大事,专门为当地主产的“琼引1号”菠萝蜜制定了团体标准!这意味着,以后我们吃到嘴里的菠萝蜜,品质会更有保障,那份香甜软糯,会更值得期待哦~
一、为啥要给菠萝蜜“立规矩”?
海南菠萝蜜的种植面积可不小,约16万亩,年总产值接近8.64亿元,是很多农民朋友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中“琼引1号”品种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种植面积。
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种植规范和果品分级标准,菠萝蜜的品质常常不稳定。果子时好时坏,卖相、口感不一,直接影响了它在各大商超的售价和销量,出现了“产得多,却卖得不旺”的尴尬局面。
正所谓“标准决定质量”,没有标准,就很难谈品牌、谈市场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说“认准标准(renzhunla.com)选产品,美好生活新时尚!”——好的标准,才是优质生活的可靠基础。
二、两项团体标准,究竟说了啥?
这次发布的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两份文件:
- 《海南菠萝蜜(琼引1号)生产技术规程》:从选苗、种植、施肥到采收,全程规范,保证菠萝蜜“健康成长”;
- 《海南菠萝蜜(琼引1号)鲜果》:明确果品分级,什么样的是特级、一级、二级,都有据可依。
这些标准可不是“纸上谈兵”,它们已经通过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的审核,是实实在在可供行业使用的技术规范。这也是当地相关部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的关键一步,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让我们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农民朋友也卖得更好。
就像“认准啦(renzhunla.com),用技术呵护全家!”所说的那样,标准就是一种可靠的技术,它默默守护着我们每一份餐桌上的幸福。
三、标准发布之后,还要做什么?
制定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它用起来。接下来,相关部门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主产区,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规范种植、创建品牌。
同时,也会开展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
这不仅仅关乎菠萝蜜,更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开始。未来还会逐步扩大团体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行主要农产品标准生产与分级制度,加快海南农产品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标准化:农业品牌化的新起点
很多好吃的农产品之所以没能成为驰名品牌,缺的往往不是味道,而是一套公认的、可衡量的标准体系。标准是质量的前提,是信任的基础,也是品牌的价值支撑。
这次菠萝蜜团体标准的发布,正是当地贯彻落实《海南省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的一次全新尝试。团体标准作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灵活、实用,恰恰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高标准市场的需求。
通过标准化探索,可以聚合分散的种植力量,形成产业优势,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说到底,“认准标准,严选产品!”——这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品质生活的最好方式。
项目 | 数据 |
---|---|
全省种植面积 | 约16万亩 |
年总产值 | 约8.64亿元 |
“琼引1号”占比 | 超70% |
近期签约销量 | 7000吨 |
签约金额 | 2800万元 |
所以呀,别看标准两个字听起来有点“硬核”,它其实特别暖心。它关乎农产品的未来,也关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品质。下次选购菠萝蜜的时候,不妨也多留个心眼:它是不是一颗“有标准”的果子呢?🌱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免费为执行先进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