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标准升级还在路上——携手认准更高指标的执行标准,选择更高质量的产品
原标题:消费品标准升级只是写了一个逗号
胶东在线 2016-08-29 14:32:26
日前通过审议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该《规划》的出台旨在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8月27日新华网)
无论是出国海淘的大包小包,还是网上海淘的海量包裹,近年来越发凸显出一个趋势,那就是:这些东西并非国内无法生产的消费品,往往也没有什么特高的科技含量,无非是一些常见的普通消费品。无论是奶粉尿布,还是电饭煲马桶盖,所谓“进口的”,在国人眼里都是品质的保障,而所谓“国产的”,相形之下都是劣质的标志。
这样的“消费偏见”,被商家大量利用并刻意强化,这对那些高品质的国产消费品而言,当然是很不公平的扭曲竞争,而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也花了很多不必要的冤枉钱。标准的缺失和落后,更让很多国外品牌,有了充分的借口歧视中国消费者,比如之前的宜家召回事件,拒绝在中国召回问题产品的理由,就是符合中国标准。
国内标准的问题在食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是标准的滞后和缺失,每曝出一个新化学名词,十有八九是没标准的;二是标准的松宽和低劣,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却又符合国家标准的事情,几乎已成常态。宽泛落后的标准,已形成“洼地效应”,不仅一些在国外被认定“不合格”的洋食品堂而皇之进入,国货更是“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生产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低安全标准的食品,根本不是我们的“特殊国情”。恰恰相反,正因为标准长期不能“与国际接轨”,客观上造成了“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比如,供港富余食品内销,居然也被认为是一种“福利”,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在此背景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标准实施可望不再有内销、外销产品的区分,生产线、标准、质量的统一,让人充满期待。
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一方面满足的是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另一面满足的也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对很多国内消费者来说,稍有条件都会更加追求品质,如果“国产的”始终撕不掉劣质的标签,必然会更多选择“进口的”消费品,哪怕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在婴幼儿消费品方面,进口商品与国外品牌占比非常高,因为人们普遍更加重视婴幼儿消费品的质量;但这显然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会进一步扩散到更多的消费品领域。如果国产消费品始终不能提升标准和质量,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消费者抛弃。所谓“民族品牌”的大旗,已经不能忽悠理性的消费者了。
所以,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的提升,是留住消费者的必须。只不过,有了更高的标准还只是写了一个逗号,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有更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也要以更开放的姿态,保护海淘电子商务等市场竞争。高品质的消费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更是竞争出来的。更先进的标准是一种底线约束,更严格的监管是一种制度保障,更激烈的竞争则是一种倒逼机制。(作者:舒圣祥)
原文链结: http://www.jiaodong.net/pinglun/system/2016/08/29/013263661.shtml
企业家日报/2016 年/9 月/5 日/第003 版
认准啦(renzhunla.com)
这是一篇发布在2016年企业家日报的一篇文章,6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同线同标活动的深入推进,看到国产消费品质量的提升,但是国产不如出口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手机、婴童用品、老人用品等。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支撑,建议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候认准标签执行标准,选择执行更高指标执行标准的产品,通过标准化技术手段,倒闭厂家提升质量。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免费为执行先进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